动力电池回收 标准/技术/有待完善
在《拆解规范》和《余能检测》相关规定中,分别对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安全性、作业程序、存储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要求,对回收后的电池外观检查、电压判别、充放电电流判别、余能测试等检测流程也做出了规定。
以上规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行业规范,但是对当前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最大制约因素,即电池型号规格尺寸问题仍未涉及。
目前动力锂电池的回收利用分为两个循环:一个是梯次利用,针对电动车无法使用但仍未报废的电池,主要应用于电力储能;一个是拆解回收,针对电池容量损耗无法继续使用的电池,进行分解回收。
首先从电池的梯次利用来看,目前市场上的电芯类型多样,尺寸不一,缺乏适用于通信基站、储能电站和家用储能设备的标准化结构,导致在梯次利用的市场推进中困难重重。
其次从拆解回收来看,电池种类多样性使回收再利用的工艺极为复杂,尺寸不一导致业内还没有成熟的成套设备可供使用,致使电池回收的效率和时间成本较高,企业拆解回收电池热度低。
北京一家主销新能源的4S店销售人员向记者表示,目前厂家并没有针对电池回收的相关政策,因此报废的电池一般由4S店自行处理。
比亚迪一位内部人士也证实了该说法。表示目前法规对动力电池回收没有强制要求,比亚迪等涉及电池业务的车企,则对电池予以回收,而不涉及电池业务的新能源车企,多数未对回收有明确要求。
目前包括沃特玛、国轩高科、CATL、中航锂电、比克等电池企业都已开展电池回收业务,但因缺乏车企配合,能收回的废旧电池所占市场比例很小。考虑到经济效益低和应用渠道匮乏,即使是已回收的电池,多数也只是滞留在仓库,真正高效处理的仍寥寥无几。
不过业内普遍看好的市场前景和社会责任的驱使下,企业对电池回收商业模式的探索也始终热情不减,除比亚迪梯建立高效拆解回收工厂,梯次应用于家庭储能和通信基站的商业模式外;沃特玛也摸索出一套退役动力电池回收方案,即存在梯次利用价值的电池用于储能电站和移动补电车,无法梯次利用电池进行分解材料再生,避免环境污染。
除此以外CATL、比克等企业在回收应用上也独具优势,企业模式的不断探索和成熟,会推动技术的进步,而技术的进步也会促进法规的健全,反过来法规的健全也将进一步推动技术的进步和模式的成熟发展。
虽然目前的电池回收市场远未成熟,但在法规、技术、模式相辅相成地推动下,市场将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。
1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www.ultbbs.com” 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江南网页版,未经本网授权,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www.ultbbs.com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2、凡本网注明 “来源:XXX(非江南网页版)” 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3、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
※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:copyright#chinabuses.com
- 陈华出任康明斯中国供应链、质量和信息技术执行总监[09-26]
- 成都客车森鹏电子共携手 绘制海外绿色交通新篇章[09-26]
- 逐鹿欧美市场 精进电动耀动2024汉诺威商用车展[09-26]
- 玉柴参加“与中国驻东盟经商参赞面对面”交流会[09-26]
- 北京祥龙公司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[09-26]
- 媒体关注:从未势能源看中国氢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[09-25]
- 尽显“全天候”品质 欧辉BJ6105确实有点大不同 [09-25]
- 森鹏出海 领航商用车数智化转型[09-23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