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:校车安全疏忽要靠制度堵
校车闷死儿童惨剧为何一而再地发生?应当说,几乎所有的惨剧如出一辙,都是疏忽造成的,对于疏忽的原因,又几乎众口一词归咎于责任心缺乏,诸如所有谈及这件事情的人,都提到这么一句话:只要检查一下人数,怎么会落下孩子?而问题在于谁该检查人数,用什么方式来检查人数,显然绝不是道德评价层面上“责任心”所能约束。恰恰相反,要求有“责任心”的人越多,往往越难尽责任,某种程度来说,这也呈现出一种责任分散效应。
例如,跟车老师如果不清点人数,可能存在认为孩子们都下来了,司机也会清车的心理,而司机不认真清车则很有可能会认为跟车老师清点了人数,至于班级的老师忽视掉了被遗忘的孩子,则可能认为孩子没有来,不会想到校车接送环节的疏忽。不难看出,在看似都有责任要求的冗长环节,相互之间并没有起到相互补漏的作用,反而拉大了疏忽的漏洞。
要负责的人太多,必然导致责任的飘浮,结果谁都不负责。用责任给责任打补丁,并不是智慧的管理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校车夺命,归根到底其实是管理细节设计的问题,假如清点孩子只由跟车老师一个人负责,相信她会更用心更尽心。
其次,责任的体现并不在于一颗心,而在于实在管用制度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。数数很容易,谁都会,关键是数数必须成为衡量责任的一把尺度,才能会成为严谨的习惯。譬如,跟车的老师负责安全时,每个孩子上车时发一个手环,下车时下来一个孩子收回一个,数量差不差一目了然,简单易行,判断直观,也便于监督。
防范校车夺命,宜从小处着手,少一些层层的责任压力传导的“补丁撂补丁”,力避责任飘浮,相反,要缩短责任链条,规范制度并督促强化执行力,无论有证无证的幼儿园,只要有校车接送孩子,让他们固定专人、采取规定的方法“数好数”,想必并不难,关键是监管要落地有痕。
1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www.ultbbs.com” 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江南网页版,未经本网授权,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www.ultbbs.com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2、凡本网注明 “来源:XXX(非江南网页版)” 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3、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
※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:copyright#chinabuses.com
- 大连地铁加开47列次 保障焰火秀期间市民出行[09-27]
- 进万企、解难题:便捷市民上下班通勤路,成都公交出实招[09-20]
- 中秋假期去哪游玩?郑州公交上线 8条景区直达专线[09-14]
- 乘小巷公交 游古街小巷[09-09]
- 行业观察|北京公交专用道第三批优化调整对出行有哪些影响?[09-05]
- 郑州公交:城市记忆之行进中的公交[09-04]
- 创新高!车展开幕在即,成都公交将开两条免费摆渡线![08-29]
- 贵阳公交构建智慧交通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求[08-29]